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事业统计

关于印发《2016年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来源:省残联办公室 时间:2017-06-05 15:07

 

 

2016年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河北省残联在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残疾人事业发展新路径新形式,突出贫困残疾人脱贫奔小康和备战2022年冬残奥会两大重点任务,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及文化体育工作,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更加坚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合力明显增强,重点工作实现新进展新突破。

一、 康复工作

    2016年,通过实施精准康复服务,123927名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其中,视力残疾人14312名,听力残疾人9602名,肢体残疾人78298名,智力残疾人10129名,精神残疾人11586名。全年有8523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有68155人次得到盲杖、助视器、假肢、矫形器、人工耳蜗、助听器等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14312名视力残疾人中,有6929名盲人得到白内障复明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定向行走及支持性服务,7383名低视力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视功能训练服务。9602名听力残疾人中,1290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助听器适配、听觉言语功能训练及家长支持性服务,1345名7-17岁残疾儿童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家长支持性服务,6967名成年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及适应性训练服务。78298名肢体残疾人中,有2860名0-6岁残疾儿童得到矫治手术、辅助器具适配、运动及适应训练、家长支持性服务,有75438名7-17岁残疾儿童及成年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康复治疗及训练、重度残疾人支持性服务。10129名智力残疾人中,有3748名0-6岁残疾儿童、6381名7-17岁残疾儿童及成人得到认知及适应训练、支持性服务。11586名精神残疾人中,有545名0-6岁孤独症儿童及428名7-17岁孤独症儿童得到沟通及适应训练、支持性服务,10613名成年精神残疾人得到精神疾病治疗、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及支持性服务。

截至2016年底,共有残疾人康复机构377个,其中,残联办康复机构86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10671人。其中,管理人员1485人,业务人员7367人,其他人员1819人。

44个市辖区和128个县(市)开展社区康复工作,配备4362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提供社区康复服务61235人次。

二、教育工作

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为693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1个,在校生660人,其中聋生330人,盲生330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5个,在校生318人,毕业生279人,其中4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309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906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了扫盲教育。

落实《河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新安排1350名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为85名残疾考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合理便利。资助198名残疾人本科生和856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与河北电大合办的特殊教育学院免费为1387名残疾人提供培训。推进手语和盲文规范化。

三、就业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城乡残疾人就业人数为610208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5689人,集中就业7725人,个体就业1924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414人,辅助性就业3509人,424336人从事农业种养加,灵活就业138289人。

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1126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780名;保健按摩机构达到571个,医疗按摩机构达到67个;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中,分别有62人和88人通过医疗按摩人员中级和初级职称评审。

四、扶贫工作

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精神,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3个月时间开展了摸清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基础信息“百日会战”,将185738名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基本摸清残疾人贫困户基础信息和扶贫脱贫需求,健全建档立卡残疾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残疾人贫困户档案管理台账。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帮扶残疾人专项行动的通知》,从辅具适配、就业培训等九方面进行帮扶。

2016年,残疾人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其中30741人通过扶贫开发实际脱贫;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49406人次。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522名农村残疾人,残疾人扶贫基地达到273个,安置5474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带动13337名残疾人。

完成2341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各地投入危房改造资金4814900元。

五、社会保障工作

截至2016年底,持证城乡残疾居民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359711名,参保率87.3%,60岁以下的参保残疾人中有226317名重度残疾人,其中211156名得到了政府的参保扶助,代缴养老保险费比例达到93.3%。有242360名非重度残疾人也享受了全额或部分代缴养老保险费的优惠政策。领取养老金待遇的人数达到399273人。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达到227个,共为10090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102个;日间照料机构33个;综合性托养服务机构92个。接受居家服务的残疾人达到10282人。全年共有364名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接受了各级各类专业培训。

六、宣文工作

2016年,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刊播公益广告1个;市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7个、电视手语栏目10个,刊播公益广告33个。

   截至2016年底,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25个,共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44场次;省市两级残联共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类的比赛及展览31次,共有各类残疾人艺术团8个。

  残疾人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会同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美丽河北·最美残疾人”评选活动,通过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及《善立方》、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典型事迹。组织举办河北省第二届残疾人文化节暨全国残疾人文化周、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活跃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召开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体育发展研讨会,签署《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体育发展框架协议书》。培育扶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15个。

七、体育工作

设立省级体育健身示范点42个,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省级100名,市级600人;举办省级残疾人体育比赛6次,428人次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10个;省级聘任教练员31人。推进4000户康复体育进家庭。里约残奥会我省运动员斩获13枚金牌、4枚银牌和4枚铜牌,8人次破6项世界纪录,金牌数位列全国第二组织举办河北省第三届残疾人群体运动会暨京津冀残疾人体育友谊赛。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奥融合组总决赛。制定《关于河北省残疾人体育冬季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2022年冬残奥会夺金计划》,全力备战2022年冬残奥会。

八、维权工作

2016年,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省级3件、市级4件、县级8件。县级以上人大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26次;政协进行视察和专题调研25次。开展省级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次,70人参加;举办省级法律培训班1个,70人参加。

截至2016年底,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152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51个,办理案件168件。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各地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54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29件。

无障碍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180个市、县、区系统开展无障碍建设;开展无障碍建设检查46次,无障碍培训240人次。

各级残联共处理残疾人群众来信635件,接待残疾人群众来访4077人次,其中集体访26批次、245人次,来电1260通。

九、残疾人组织更加健全

2016年,市县乡共建立残联2473个,各市已建残联11个,县(市、区)残联已建169个,乡镇(街道)残联已建2293个;已建社区(村)残协51439个。

省市县乡残联实有人员达5628人,乡镇(街道)、村(社区)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53730名。市级残联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11人,县级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干部168人。

共建立省级及以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901个,其中省级专门协会已建5,市级专门协会已建55个,县级专门协会已建841个。助残社会组织共有29个。

十、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16年底,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41个,总建设规模141988平方米,总投资26943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8个,总建设规模39757平方米,总投资9777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15个,总建设规模58719平方米,总投资12502万元。

十一、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6年底,10个设区市、51个县级残联开通网站。省级残联网站当年发稿7550篇。

相关链接